越南学校教学中信息通信技术工具使用的现状

越南教育领域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既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进步,也显示出令人担忧的差距,尤其是地区之间的差异。
ICT in education

078 月2025

B&Company

最新消息及报道 / 越南简报

评论: 没有评论.

B&Company 是自 2008 年起在越南成立的首家专门从事市场研究和投资咨询的日本公司。

在“越南简报”版块,B&Company的年轻研究员将及时提供有关越南产业趋势、消费趋势和社会动向的信息。

本文以英文撰写,其他语言版本使用自动翻译。请以英文版本为准,了解准确内容。虽然我们努力确保原文信息的准确性,但请单独检查每条信息。解读和未来展望均为每位研究者的个人观点。

根据第749/QD-TTg号决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越南的国家优先事项,并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5年,50%的学生和教师将有效参与在线学习;到2030年,预计实现全面数字化融合[1]。这将使数字教育成为更具包容性、知识驱动的数字化社会的基石,而数字化社会的推动力则由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教育。然而,重大挑战依然存在——从基础设施不足、资金有限到数字技能和机构能力的差距。

基础设施和资金仍然是最关键的障碍。

各地区教育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及可及性比较

标准 主要城市地区 乡村/低地地区 山区/偏远地区
学校的互联网连接 常见,品质相对稳定 可用,但速度和稳定性可能有限 缺乏且不稳定,许多学校分支机构无法接入互联网
配有设备(电视/投影仪)的教室 比例高,很多学校都配备了互动显示屏 占比中等,主要为基础投影仪或电视 非常罕见,几乎不存在
设有计算机室的学校 大多数学校都有,电脑数量相对充足 大多数人都有,但电脑越来越少,越来越老 很少有学校拥有这些设备;设备陈旧,缺乏维护预算
拥有个人设备的学生 比例较高,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 中等,主要在家庭内共享智能手机 非常低,这是在线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
拥有宽带互联网的家庭 比例高 中等且逐渐增加 低,许多家庭无力承担互联网服务

来源:B&Company编译

技术基础设施是决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基础。越南教育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既展现出令人欣喜的进步,也存在令人担忧的差距,尤其是地区间的巨大差异。

积极的一面是,截至 2025 年初,越南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 7980 万,互联网普及率为 78.8%。[2]. 在胡志明市等主要城市地区,新冠疫情期间,各个层次的在线学习参与人数超过 95%,并得到了计算机实验室、交互式显示器和互联网教室等现代化设施的支持 [3]。

然而,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平衡的现实。即使是条件相对良好的学校,也报告称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有限,网络连接不稳定 [4]。疫情最严重时期,胡志明市超过7万名学生缺乏电子设备或稳定的互联网 [5]。在山区和偏远地区,数字鸿沟更加严重,由于网络连接不畅和电子设备匮乏,在线学习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这种不平等的现实并非偶然,它源于与金融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这种差距源于金融和基础设施的系统性问题。

财政限制:许多贫困地区的公立学校预算有限,难以投资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同时,这些地区的许多家庭也缺乏为孩子购买数字设备的经济能力。

基础设施挑战:在偏远地区,复杂的地形使移动基站和光纤电缆的安装变得复杂,导致互联网连接不稳定。例如,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某些省份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庄缺乏移动和互联网覆盖。

这些因素共同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使他们面临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落后的风险。

数字内容的质量和标准化是另一个紧迫的问题

越南教育领域的数字“工具箱”日益多样化,包括学习管理系统 (LMS)、教学支持软件和数字学习资源。然而,这一生态系统仍然碎片化,发展模式单一。目前,各机构使用着不同的本地解决方案(例如 VNPT E-Learning、Hocmai.vn、Moon.vn),缺乏统一的标准。每所学校,甚至同一学校内的不同院系,都可能采用不同的工具,这给整合、数据共享和大规模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缺乏通用的技术标准持续限制着系统的互操作性,并造成资源浪费。

教学支持软件也种类繁多,从PowerPoint这样的基础工具,到Kahoot!、Quizizz和Mentimeter等互动应用程序,应有尽有。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带来了ChatGPT、Canva AI和Gamma等强大的工具,增强了课程设计和评分。然而,尽管有政策支持,国家数字学习资源库(iGiaoDuc.vn)仍然缺乏足够的高质量内容和教师贡献,无法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6]。

类别 工具/平台(示例) 特点/挑战
学习管理系统(LMS) VNPT 电子学习、Hocmai.vn、Mona eLMS 多样但分散;没有共同标准;跨系统集成有限
教学支持软件 PowerPoint、Kahoot!、Quizizz、Mentimeter、Canva AI、ChatGPT、Gamma 教师中流行的工具需要培训并更好地融入教学法
数字学习资源 iGiaoDuc.vn,学校开发的内容 数量和质量有限;缺乏验证;尚未满足学生的自学需求

人的因素:挑战的核心

教师的数字能力、思维方式和适应能力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但只有10.41%的教师有信心在教学中应用技术。根据越南教育科学研究所2023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约有20%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数字工具,而近15%的教师从未或很少使用过。此外,近一半贫困地区教师表示无法获得数字教材,39%的中学尚未开发数字内容[7]。

除了技能差距之外,心理障碍(尤其是年纪较大或不熟悉技术的教师)也给实施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教育和培训部认识到这一点,已将提高教师的数字能力作为首要任务[8]。目前的培训项目侧重于实践技能,例如创建数字学习材料、组织在线课程以及在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然而,“技术数字技能”和“数字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尚未得到有效弥合。许多教师知道如何使用数字工具,但却难以将其融入教学方法中。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需要为学校配备技术,还需要教师培训的根本转变,从简单的“如何使用工具”转变为培养设计有效数字课程的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指导的活跃个体

当今的学生不仅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学习习惯和信息获取途径正在迅速改变。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2年的一项调查,82%的12至13岁越南儿童每天使用互联网,而14至15岁儿童的这一数字则上升到93%。这既为开发灵活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机遇,也为引导学生负责任、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带来了重大挑战[9]。在设备方面,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智能手机是在线学习的主要工具,此外还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这凸显了跨平台兼容内容的必要性[10]。

Rate of students using online learning devices (2022)

单位:%

Rate of students using online learning devices (2022)

资料来源:越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然而,上网时间并不等同于数字能力。成为“数字原生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具备学习和工作所需的基本数字技能——例如批判性思维、在线协作或自律的自学。因此,学校的作用必须超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字公民意识——包括评估信息、保护个人数据以及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合乎道德互动的能力。这一基础对于构建安全有效的数字学习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结论

越南教育部门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政策制定和提升各级教育意识方面。许多学校已开始采用相关技术,数字化学生档案等试点项目也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然而,仍然存在重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数字内容和教师数字化教学方法方面。教育科技公司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的解决方案应当:

– 价格实惠,方便使用, 特别是对于预算有限、基础设施薄弱的公立学校;

– 基于灵活的商业模式 像免费增值模式一样最大化覆盖范围;

– 专为公平而设计, 确保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可用性。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课程数字化,而是要创建一个智能、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


[1] 总理第 749/QD-TTg 号决定:批准《至 2025 年并展望 2030 年的国家数字化转型计划》使用权>

[2] 数据门户,《数字化2025:越南》使用权>

[3] 胡志明市教育培训部门户网站,胡志明市:超过 95% 的学生参与在线学习使用权>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技术:越南案例研究》使用权>

[5] VnExpress,胡志明市 77,000 名学生在线学习时遇到困难使用权>

[6] 越南教育电子杂志、各部委、各部门、各学校的数字学习资料库建设尚不完善使用权>

[7] VnExpress,许多教师从未使用过技术支持教学使用权>

[8] 教育培训部,《2024-2025 学年教学与评估数字化转型指南》使用权>

[9] Dan Tri,越南儿童每天使用社交媒体 5 到 7 个小时使用权>

[10] 越南教育科学研究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越南普通教育学生在线学习现状》使用权>

 

*如果您想引用本文中的任何信息,请注明来源以及原始文章的链接,以尊重版权。

B&Company

自 2008 年以来,日本第一家专门从事越南市场研究的公司。我们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行业报告、行业访谈、消费者调查、商业配对。此外,我们最近还开发了一个包含越南 900,000 多家公司的数据库,可用于搜索合作伙伴和分析市场。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信息@b-company.jp + (84) 28 3910 3913

相关文章

订阅新闻通讯